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
省、市各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拉開帷幕
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產品展銷
……
古老非遺文化結合新時代元素
正不斷融入百姓生活
煥發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2022年陜西主會場活動舉行
線上 線下 120余項活動展現文博魅力
雜技演員表演以秦陵百戲俑坑的“28號俑”——“仰臥俑”為原型創作的雜技節目。
6月11日,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陜西省主會場活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麗山園陵前廣場舉行。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記者獲悉,全省文博系統將組織120余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陜西文博特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活動中,第二屆尋找“最美陜西文物安全守護人”宣傳推介活動和“陜西省優秀文物保護工程”推介結果揭曉并頒發獎牌(證書);視頻連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靖邊分會場、發布“陜西紅色印記”地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石峁遺址、太平遺址)考古成果視頻展示;組織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社會教育活動展示、文創產品展示,舉辦文物公益鑒定、《秦始皇陵保護條例》和西安海關監管文物進出境宣傳展示;“流風遺躅——?;韬顒①R墓出土文物展”揭幕。
今年適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5周年和秦始皇陵開展考古工作60周年,主場活動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回顧了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成果,舉辦考古(文物保護)成果發布、秦始皇陵外城垣及城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開工、秦始皇陵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臺運行啟動等活動;舉辦“秦俑學及秦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據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申遺成功后三號坑、二號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青銅水禽坑等相繼發掘,秦陵考古獲得“田野考古發掘一等獎”“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及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秀項目;“秦陵一號銅車馬修復技術”“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考古現場脆弱性文物臨時固型提取及其保護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銅車馬博物館建成開放,銅車馬基本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展”;頒布并修訂《秦始皇陵保護條例》,正在修編《秦始皇陵保護規劃(2022-2035)》。
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文博單位將圍繞今年主題,展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宣傳文物保護法規、舉辦各類展覽活動、開展文物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反映文物見證和展現時代風華,文物滋養時代生活、助力時代發展的豐富內涵。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主題活動
讓優秀傳統文化深植青少年心田
曲江二小學生表演舞蹈情景劇 《浮繪長安》 。
6月11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10日—11日,大明宮舉行“宮廷之音·千宮回響”“文華昭昭·探尋唐宮”系列主題活動。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讓市民游客零距離感受到盛唐文化魅力,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此次活動由西安市文物局,曲江新區、未央區、長安區教育局指導,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主辦,陜西省唐大明宮遺址文物保護基金會、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承辦。
11日上午,身著鎧甲的金吾衛,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梨園舞臺上列陣操演,拉開了“千宮千鼓之樂——宮廷之音·千宮回響”活動的帷幕。非遺傳承人和長安區第三小學學生共同演奏了何家營鼓樂。作為唐朝的“交響樂”,何家營鼓樂因其奔放、渾厚的音樂風格深受群眾喜愛。精致的唐代妝容和服飾、曼妙的舞姿……由曲江二小學生帶來的舞蹈情景劇《浮繪長安》,引得觀眾連聲喝彩?!疤痤^,向前走,太液芙蓉宮墻柳”,伴隨著優美輕快的旋律,大明宮小學學生唱響了大明宮專屬主題曲《大明宮游記》,帶領大家跟著音樂趣游大明宮。
活動現場,西安市文物局為曲江第二小學、未央區大明宮小學、長安區第三小學、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陜西師范大學金泰假日花城小學、長安萬科城小學代表授予“博物館基地學?!狈Q號,大明宮遺址博物館、西安博物院、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陜西自然博物館、西安事變紀念館作為館校共建單位參與授牌。
據悉,10日下午,來自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主講嘉賓走進曲江二小,開展了“文華昭昭·探尋唐宮”主題活動。記者了解到,大明宮立足遺址及考古資源,圍繞“考古 綜合素質教育”“考古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兩大核心目標構建研學課程體系,目前已推出“考古達人”“文物修復”“大唐工匠”“未來遣唐使”“小小金吾衛”等多種研學課程,累計接待1.4萬人參加研學。
陜西省非遺購物節暨西安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現場。
秦陵“上新”
“仰臥俑”完成修復
6月11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出土于秦陵百戲俑坑的“28號俑”日前已完成修復,不同于之前出土的較為常見的站姿或坐姿陶俑,“28號俑”呈現出仰臥姿態,工作人員暫時將其稱為“仰臥俑”。
完成修復的“仰臥俑”。
據悉,“仰臥俑”所在的K9901陪葬坑于1999年試掘, 于2011 年至2013年對該坑進行了整體重新發掘,共出土彩繪陶俑近30件,目前共修復25件。由于其出土的陶俑與兵馬俑有著較大的差別,學術界推測這些陶俑是為秦代宮廷提供百戲表演的百戲俑,該陪葬坑暫定名為“百戲俑坑”。與秦兵馬俑坑象征著軍陣的內涵所不同的是,百戲俑坑是象征秦代宮廷娛樂雜技的機構。
“28號俑”出土于百戲俑陪葬坑中部,發掘時殘破非常嚴重,由72塊殘片,12片殘渣組成,其頭部及雙手缺失,保護修復共歷時九個多月,修復完成后俑身通長154厘米,重101.4公斤,修復與展示極具難度。
據介紹,由于“28號俑”腹部和背部內壁的裂隙較大,為保證陶俑修復及展示的安全性,在內壁用紗布加環氧樹脂膠粘劑進行加固處理。此外,由于百戲俑被嚴重擾動,“28號俑”的俑頭、雙手暫時無法確定,考慮到如果后期拼對出該俑的俑頭及雙手,腰部粘接會對后期修復工作造成影響,形成二次破壞。因此腰部暫不粘接。
經過反復設計和調整,修復人員為其特別定制了展示支架,從而更好地展現出了“28號俑”的獨特姿態;修復人員在“28號俑”的保護修復中還發現了一些獨特的制作印記,包括腹部表面彩繪之上有一處三連指手指紋的痕跡;雙臂發現有明顯的夾纻痕跡;以及在膝蓋處有二次覆泥痕跡,這些都為后期研究制作工藝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線索。
據介紹,百戲俑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雜技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特別邀請陜西省雜技藝術團有限公司,一同對“28號俑”的姿態進行了討論與研究,并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進行了真人模擬展示,力求再現秦時代宮廷百戲娛樂的場景。
多彩活動
線上線下齊發力 非遺文化新體驗
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6月11日上午,由省文旅廳主辦、市文旅局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陜西省非遺購物節暨西安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啟幕,來全省的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匯集于此,為市民游客獻上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啟動儀式上,主辦方播放了主題視頻,為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發放了證書,進行了精彩的非遺傳統藝術節目展演。同時在會場周邊還搭建了非遺集市,設置了直播帶貨展臺,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體驗,現場熱鬧非凡。記者在非遺工坊集市產品區看到,現場展示了關中事酒釀造技藝、西安剪紙、長安泥塑、西秦刺繡、“中華老字號”同盛祥、德懋恭還有蒲城麥稈畫、佳縣廟宇木雕雕刻技藝等30家非遺工坊及傳統非遺類項目。據介紹,活動期間,各個展位上繽紛精美的非遺工藝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小吃,引來眾多市民選購品嘗。除了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主辦方還開展了“尋非遺蹤跡,品非遺成果”“話非遺傳承,賞匠心文化”“購非遺好物,助鄉村振興”等線上活動?;顒泳x10個傳統非遺項目及鄉村振興產品進行線上視頻推廣,制作了H5互動小程序,拉近優秀傳統文化與網友間的距離,讓社會公眾在影像展播、話題參與、平臺互動等多樣的網上體驗中,共同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同時線上活動還邀請了主播及非遺保護專家進行直播,并聯合各電商平臺搭建線上推廣專區,設置產品分類介紹、鏈接產品商戶信息,賦能非遺傳承展銷,實現“足不出戶品文化”,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非遺獻禮
非遺傳承人呂國嶺妙手剪出18米唐詩長卷
6月11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遍20多個國家宣傳西安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呂國嶺,以一雙妙手特意創作了一幅18米的唐詩長卷巨制,長卷徐徐展開,觀者無不感到震撼。他別出心裁地將書法剪字技藝與博大精深的唐詩文化巧妙融合,為欣賞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同時,也為非遺的寶庫更添一筆華章。
呂國嶺介紹他的唐詩剪紙長卷。
18米剪紙書法長卷內含12首唐詩
當18米唐詩長卷在大唐芙蓉園雍容典雅的紫云樓下徐徐展開,但見12首唐朝詩人詠長安的詩句盡書其上,昔日長安十二月的圖景,宛如就掩藏在詩句里,盡顯泱泱大國盛世風貌。
每行字遠觀如在竹簡上筆走龍蛇,連貫字樣猶似“二王”書體。仔細看來才發現,竟然是字字精妙的剪字書法。呂國嶺用剪刀與金色彩紙,將描述長安十二月景色的唐詩以陰刻陽刻的形式盡數裁出,裱在紅色的卷帙上,需要七八人才能拉開。來往游人見狀無不驚嘆,真是一幅氣勢恢宏又巧妙絕倫的唐詩長卷。
將剪紙與書法融合是呂國嶺自成一派的絕活,這一幅作品更是集長安勝景與唐詩文化于一體的巨制佳作。
這一幅“唐代詩人詠長安”長卷,呂國嶺夜以繼日地勞作,足足剪了十五天,才將一字一句用陰刻和陽刻的形式一點點剪成形狀。瀟灑恣意的字體在長卷上揮灑了18米,一裁一剪間功力盡顯,這其中滿是這位當代非遺藝術家對唐詩文化深沉厚重的熱愛。
創作展示剪字技藝的作品
呂國嶺七歲接觸剪紙,十歲誦讀唐詩,十二歲學習書法,自幼酷愛詩詞與歷史?!懊鞔膶W家楊慎說過,‘言之精者為文,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絕句’,對我來說,能看到唐詩就是一種幸福?!痹诒粏柶鹁壓螌μ圃娙绱藷釔蹠r,呂國嶺這樣回答道。如今,他能熟記逾一千首唐詩,對于那令無數人懷念的盛世所留下的文化遺產,他的向往與景仰在一遍遍誦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他嘗試著去將自己的愛好與剪紙、書法藝術進行融合,幾十年如一日地磨煉技藝,他最終將“左手剪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汲取,也沒有既成的作品可以借鑒,呂國嶺老師將祖輩留下的剪紙、唐詩、書法等藝術,通過自己的一雙巧手進行二度創作,形成展示剪字技藝的作品,這不僅是一場巧奪天工的技藝表演,更彰顯著西安歷史文化的內涵,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從2005年國家開始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開始,呂國嶺老師堅守著創作剪紙書法作品,沉下心來一干就是18年。他還不斷將更多創新想法融入自己的創作中,例如一邊剪唐詩,一邊朗誦唐詩,向外地游客宣傳西安的文化。
呂國嶺認為,“保護和發展好剪字藝術,保護和發展好唐詩文化,保護和傳承好西安獨特的歷史文化,一定能為宣傳、推廣西安這座城市作出貢獻?!?/p>
將唐詩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18年來,呂國嶺將他的剪字藝術作為中華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帶向了全世界。這18年來,他將剪刀和卡紙裝進行囊里,走遍了“一帶一路”沿線的20多個國家與地區。每到一處,他都會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剪出精美絕倫的作品,讓海內外賓客游人被他精湛的技藝所折服。
唐詩剪字藝術也深受海外友人的喜愛,日本東京市市長曾提出要將他的作品裝裱懸掛在自己的辦公室內。
呂國嶺老師告訴記者,日本對于唐學、唐詩的興趣格外濃厚,“我們的唐詩傳過去,就演變成了日本的俳句”,他認為將自己對異國文化的了解融匯在本土文化的宣傳中,用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態度帶著唐詩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才能更好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貢獻力量。
金色來客
?;韬钗奈锏皆L兵馬俑
6月11日,“流風遺躅——西漢?;韬顒①R墓出土文物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來自江西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的128件(套)精品文物亮相,其中包括青銅當盧、青銅博山爐等8件首次外展文物,從?;韬顕?、劉賀世家、劉賀墓葬等多維度解讀了2000多年前的西漢文明。
市民游客觀賞?;韬顒①R墓出土的編鐘。
本次臨展為期4個月,分為“豫章?;琛薄巴鹾钔x“儒風南阜”三個篇章。外展文物包含金器、玉器、青銅器等多個品類,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馬蹄金、麟趾金,珍貴的鎏金青銅編紐鐘更是成套外展,一套14件紐鐘大小不一、排列有序,前13件均有精美鎏金紋飾,再現西漢禮樂制度。
?;韬顒①R墓出土的鎏金青銅編鐘底座。
?;韬顒①R墓出土的馬蹄金。
南昌漢代?;韬顕z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侯國都城聚落遺址,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萬余件(套)。?;韬顕z址博物館的出土文物作為漢朝鼎盛時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次外展陜西與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同館展出,不僅是地域間的文明對話,更是秦漢文化的交相輝映。據悉,此前“大秦雄風——秦始皇兵馬俑展”已在江西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展出3個月。這是兩館首次合作交流外展,對弘揚秦漢文化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龐樂 王燕 楊明 職茵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健 李明 記者 尚洪濤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97歲的秦怡可以獲得整個娛樂圈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為他(她)們的自身的專業和德行品質確實做到位了。所以,即便已經97歲的高齡,著名演員秦怡依然可以憑借一直以來的高品德、好演技、好人品,而受到整個娛樂圈的尊重。 ? ?
秦怡受到整個娛樂圈尊重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是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依然健在的之一。97歲高齡確實不容易,所以大家對秦怡自然倍加關心,她可是中國電影的“活化石”。 ? ?
但話說回來,秦怡在近百歲的時候,依然保持了很高的顏值,真是令人稱奇,難怪有人稱“為何美人不遲暮?” ? ?
兩年前,95歲的秦怡參演了陳凱歌電影《妖貓傳》。雖然秦怡在片中的戲份不到一分鐘,可她卻是《妖貓傳》最珍貴的配角。 ? ?
據悉,在拍攝《妖貓傳》時,男一號黃軒為她寫臺詞板,張雨綺對她畢恭畢敬,就連導演陳凱都會親自扶她落座,還對其演技贊不絕口。 ? ?
后來,電影《妖貓傳》上映時,當觀眾看到飾演老宮女的是秦怡時,真的是震驚了……近百歲的年齡仍在演,怎能叫人不尊敬。
秦怡老師的個人經歷:
秦怡老師出生1922年,先后患過4次大病,開過7次刀。先后患過脂肪瘤,甲狀腺瘤,腸癌,還摘除了膽囊。都抗癌成功。面對疾病,她一直保持樂觀的精神,一直堅持冷水浴無論春夏秋冬,動中取靜一方面忙工作一方面喝茶賞花享受生活,持之以恒的鍛煉好身體,控制飲食油量,鹽量,食量。所以她可以很好的去戰勝病魔。
秦老師講因果秦老師是哪里人
甘肅人。秦老師是一個富有愛心(善良),具有責任感(講原則),充滿教育智慧(講究教育方法)的老師,她和風細雨,用愛,感化孩子。并巧妙地用“高利貸”的形式借給貪玩的小男孩一分,從而激發他刻苦學習,進而改變了他的一生。秦老師是甘肅人,與被稱為中國第一本書法理論《非草書》的作者、東漢人趙壹是同鄉。標簽: 西安娛樂秦老師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